2025年01月19日
微信

观点| 地上或地下?勿忘:福音是永恒且无形的

作者: 李道南 | 来源:基督时报 | 2022年02月11日 13:00 |
播放

当下疫情等环境导致窗口变窄,于是很多教会开始讨论地上和地下的问题。在他们看来,今天的环境状态需要转入地下,等待环境转好之后,复归地上。

关于地上和地下,乍一看来是一个关乎生死存亡的问题。但是这种思考的前提和潜在的观念依然是教会的有形存在。教会一定是一个像犹太圣殿一样,屹立在圣殿山的高处,为万人所敬仰。然后,在他们把教会放在至高之处的时候,大概忘了耶稣的话语“人点灯,不放在斗底下,是放在灯台上,就照亮一家的人。”(马太福音 5:15)放在高处的是福音,是耶稣带来的新的规范,而不是一个建筑和组织。

犹太人的圣殿矗立在高处,但是圣殿内部依然是个市场。

因此,我们真正要关心的问题,不是教会在不同环境下的地上或者地下问题,而是教会的福音问题。

地上和地下之争,只有以教会为本才会有这种观念。为了有形教会的形式存在,为了教会的教产和信徒,他们可能会转入地下,继续聚会。但是一个真正福音为核心的教会,却不会考虑这种有形教会遇到的问题。

以教会为本的教会,顾名思义是教会形态放在第一位,福音放在第二位的教会。这种教会必备的因素包括教产、信徒、牧者、经济奉献。他们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结构,在这里他们追求的是教会的社会影响,他们的规模、经济收入、社会名声。这些通过十字架的高度,教会聚会点的大小与豪华程度,牧者的学历和人脉,以及教会的社会政治影响力来表达。我曾经遇到一个牧者,自称影响东南沿海,每年会为多少高官传福音,会为多少学者讲神学。他夸耀的是他发了多少单张,发展了多少人来成为信徒。

这种教会,也许租了高大上的写字楼,但是社会看不到他们的福音,只能看到他们的宗教仪式,也感受不到他们的温暖,只能感受到他们大门紧闭的气息。

然而真正的教会是无形的。

耶稣说“我的国不属这世界;我的国若属这世界,我的臣仆必要争战,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。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。”(约翰福音 18:36)

教会是不属于这世界的,只是暂时在这个世界中。因此,教会也必然不会和这个世界的国争战。

法利赛人问:“ 神的国几时来到?”耶稣回答说:“ 神的国来到不是眼所能见的。人也不得说:‘看哪,在这里!看哪,在那里!’因为 神的国就在你们心里(心里:或译中间)。”(路加福音 17:20-21)

无形教会,真正是福音的教会。显然不是人们所说的,福音在这个教会里,在那个教会里。正如今天,为了正统的缘故,教会彼此开除,彼此为敌。

一个真正属于福音的教会,显然在人们的心里。这不仅是在基督徒心里,同样在每一个人的心里。

这种无形教会的存在,就是耶稣福音的存在。这种福音温暖人心、温暖社会、温暖每一个人,是一个有温度的福音。

无形教会,因为无形,因此他们以福音为核心。不再关心和这个世界的争战,而是关心福音对人心的改变。

这些无形的教会隐藏在社会慈善、文学、哲学、美术等形态中。

在基督教早期历史中,基督教在神学上、组织形式上、经济实力上远远不如那些异教,甚至有些异教还是国教,得到王权的支持。正是在这种力量悬殊的状态下,基督教脱颖而出。其脱颖而出的原因,在于其不与世界争战,而是在瘟疫中宽容地救助所有生病的人。而与此同时,那些异教祭司和神职人员,早已逃之夭夭。正是教会对福音的勇敢践行,才让人们看到福音的大能,正是因为此,他们才纷纷皈依在耶稣名下。

中世纪的圣法兰西斯为了践行耶稣的教导,将自己的财产发给穷人,自己托钵行走,与自然和谐相处,帮助穷人、传播福音。他回到耶稣的行动在那个教皇辉煌的时代,显得突兀,但是他的精神却影响世代,穿越历史。

国际红十字会创始人亨利·杜南,同样是个基督徒,同样以实践福音为目的创办了跨越战场的救治机构。他让十字架在世界飘扬,在世界任何有战争有灾难的地方,都可以看到十字架的旗帜。这不是教会的旗帜,而是福音的旗帜。

福音还在文学中存在。他成为一把衡量人性和社会的尺子,成为一个让人反思的平台,置于平台之上,揭露自己的伤疤和人性中隐匿的丑陋。

老舍以耶稣为原型,创作了骆驼祥子这个小说人物。一个企图在那个时代中,独立追求幸福的底层人,最终却在社会挤压下,以悲剧收场,最终乐观的独立奋斗变成了宿命。作者通过这个人物告诉我们那个时代的阴暗一面。

教会可以表达福音,但是福音不一定要依赖教会。福音有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。因此,教会本身并没有错,错的是一个没有福音的教会。

一个真心传福音的教会,必然不会太在意教会的外衣,因为他们知道衡量自己的不是高楼和人群,而是福音的温度。

在今天这样的环境,教会关注的不应该是地上和地下的问题,而是福音的问题。任何一个时代,即使在罗马帝国的高压时代,福音也未曾被消灭。因为,福音是无形的,是深入人心会扎根的真理。


立场声明
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
版权声明
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 (021-6224 3972) ‬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